
红山文化是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农业文化,它代表了我国北方原始社会文化的重要方面。这种文化大约存在于五千至六千年前,为我们揭示了丰富的历史内涵。红山文化遗址最早在1921年于赤峰东郊的红山被发现,此后成为考古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
自发现以来,我国考古学家对红山文化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多个遗址中发现了红山文化的玉器。这些玉器,被称为红山文化玉器,最早在辽宁省被发现。红山文化玉器种类繁多,既有小型挂饰品和日常使用的玉器工具,也包括用于大型祭祀场合的礼器仪具。它们的造型多样,包括人物、动物等,反映了古人对现实社会的祝福与期盼。
经考古学家和地质专家研究分析,许多红山文化玉器的材料来自辽宁省的岫岩玉,尤其是透闪石类岫岩玉。这显示了岫岩玉在红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岫岩玉与红山文化的关系密切,两者共同见证了悠久的发展历程,研究其中一方时,不能脱离另一方。
岫岩玉的玉雕技艺的发展得益于红山文化中玉器工艺的提高。红山文化时期的工匠已经掌握了高超的雕刻技术,能够熟练地在玉石原料上进行切割打磨,并根据原料特征进行雕刻、细节处理、钻孔、抛光等环节。古人甚至已经掌握了浮雕、透雕或两面对雕等多种技艺,制作出的玉器造型多样,精美绝伦。通过红山文化,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温润细腻的岫岩玉,还能深入了解其深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