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咏立秋古诗词赏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18 21:09:02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咏立秋古诗词赏析)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咏立秋古诗词赏析(二)王传学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气。立秋一般预示著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导读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咏立秋古诗词赏析(二)王传学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气。立秋一般预示著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咏立秋古诗词赏析(二)王传学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气。立秋一般预示著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描绘了立秋时节的物候特点,抒发了自己的见秋的感慨: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不经意间,炎热的夏天就走到了时间的尽头,有不舍,有留恋,还有怀念。夏天带给我们的,总是热烈、肆意、激情与希望,于是当一缕凉风吹至,便会有时光偷换流年之感。秋天来了,心底才会突生感叹,时间不等人。首联“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正是带着时间转换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去描写的。(朱夏:夏季。《尔雅·释天》:“夏为朱明。”)颔联“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天汉”,指银河。遥远的夜空,银河横亘天空,仿佛搭成了一座鹊桥。牛郎织女幽会在美丽的玉楼仙境。如果首联是感叹“凉风至”,那么颔联则是期待“鹊桥会”。秋天,也有令人神往的日子,美丽的七夕节就在七月七,这里诗人是由牛郎织女的爱情,想起人间的爱情,继而想起自己的爱情。失去伴侣的诗人,在此为尾联的“如何得不愁”埋下了伏笔。颈联“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结合立秋三候“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这里的“寒声”是指代寒蝉的鸣叫声,与下句的“白露”形成工稳对仗。巧妙地将立秋二候编织进一联中,第三候“凉风至”,则在首联下句出现。寒蝉的鸣叫声,在耳畔喧闹;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林间枝头滴下。“喧耳外”,其实是“耳外喧”;“滴林头”,其实是“林头滴”,倒装之后,使人感受到“喧”与“滴”带来的动感冲击,逗冲与上两句的静态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使人感受到诗人观察自然的细致入微,连白露轻轻滴下的画面也能够捕捉到。尾联“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可谓咏立秋的名句。一叶知秋,一叶惊心。秋天,就在那一片片变黄的叶子里,悄然而至。当人们面对肃杀的秋天,面对阵阵凉意,心中怎能不想起去年的秋天,人生的秋天,以及疾驶而去的半年光景。秋天是美丽的,秋天也是令人伤感的,因为秋后,好多动物和植物都将离开这个世间,面对即将凋零的万物,人们心中自然会感应万物的变化,生出同样的悲伤情绪。 “如何得不愁”呢?千古以来没有答案。《黄帝内经》劝我们秋天要使志安宁,不要过分悲秋,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立秋至,愿每一个生命都能活出精彩的自己,不悲伤,不忧愁,在人生道路上快乐向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立秋日登乐游园》,表现了诗人立秋日登乐游园的独特感受: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提到乐游园,让人不禁想起了李商隐的那首诗《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让长安城东南的一块高地千古留名。乐游原,一个浪漫而充满诗意的地方,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它的身世让人充满好奇。在那个诗歌盛行的年代,乐游原成为许多文人墨客创作的灵感来源,描写它的诗歌也多不胜数。在李商隐之前,唐代的大诗人都曾登临过这座古原,并为这座古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作。诗仙李白在古原上抒写了一首《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宫阙。” 一首貌似闺怨怀人之作却寄托着家国兴亡之感。诗圣杜甫游园后写下了《乐游园歌》,其中有四句写道:“乐游古园萃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公子华严势最高,秦川对酒如平掌。”在诗人眼中,乐游原地势高爽,树木繁茂,碧草萋萋,站在乐游原上俯视底下的平地,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咏立秋古诗词赏析)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咏立秋古诗词赏析(二)王传学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气。立秋一般预示著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