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调解涉及的是刑事犯罪,当事人有权要求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调解协议不具备法律效力,因为刑事犯罪的处理只能通过司法程序进行。
对于非刑事案件,若当事人之间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或协议内容存在争议,一方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如果调解协议已经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签字确认,并且调解程序本身符合法律规定,那么在没有通过法院进一步确认的情况下,再提起诉讼可能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调解协议中涉及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调解协议本身可能不具备法律效力。在这种情况下,受害方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在实际操作中,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依赖于多个因素,包括调解程序的合法性、协议内容的明确性以及双方当事人的签字确认等。因此,在调解协议达成后,当事人应仔细审查协议内容,并在必要时寻求法律咨询,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如果调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当事人再提起诉讼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法律障碍。法院通常会认为,既然双方已经通过调解达成了一致,并且协议内容已经得到了履行,再提起诉讼缺乏正当理由。
总之,在决定是否通过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当事人应仔细评估调解协议的合法性和效力,以及自身权益受损的程度。在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意见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