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手藏家如何避免购买假古董?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许多有经济实力的爱好者在各行各业中收藏了一些主题、造型和风格相似的古玉。常见的藏品包括红山玉龙玦、太阳神、玉神像、战汉时期的玻璃光玉壁、宜子孙大玉壁、汉代玉跪人、玉舞人、东汉辟邪神兽等。此外,还有唐代的成套玉带板和明清时期的皇家玉器。许多爱好者甚至拥有国家博物馆中考古出土的精品玉器。然而,当他们看到国外拍卖会上战汉玉熊卖出数千万的高价后,便纷纷跟风收藏各种形态的玉熊。这些古玉的价格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藏家们坚信自己手中的就是“国宝珍品”,实则市场上充斥着这些典型的玉器仿品。
然而,这些收藏品中没有一件是真的。因为国家馆藏的文物在民间流通中,不可能有年代、造型、纹饰和保存状况完全相同的第二件,这是古玩市场和民间遗存的基本常识。从藏家在地摊、游商或陌生人手中购买古玉的方式来看,这种方式本身就很难让他们收藏到真正的古玉。虽然这个结论可能缺乏说服力,但从工艺技术特征的科学论证来看,有充分的证据和说服力。在伪造技术上,无论造假者使用现代设备还是明清时期的传统工具,都无法成功。古玉的腐蚀老化过程经历了数千年,而赝品通过短期的强化伪造和老化处理,与真品存在实质性的差异。
真品与赝品在工艺和老化对比上有着百余条证据。例如,在钻孔的特征和标准上,造假技术就无法做到真正的腔脊效果。孔的对比上就有数十条区别证据能够揭露赝品。然而,被传统辨伪观念所影响的藏家很难改变他们的看法,同时也难以接受证据辨伪的新观念。他们认为有老行家为他们把关,自己也从书本和所谓专家的讲座中学习了一些辨伪知识。由于初期收藏时就受到误导,因此他们简单地认为只要玉器表面有灰皮就是真品,只要感觉古朴有神韵就是真品。实际上,鉴定真伪并非如此简单,现代赝品在表面效果上也可以做到相似的程度。
这些过时的鉴定方法已经失去了实际应用价值,而落后的鉴定观念却让制假售假的人发了财。他们保守秘密,不会透露制假卖假的信息。对于那些给别人鉴定的人,无论是否有利益关系,他们也不会在赝品面前否定自己的错误鉴定结论。商家行家知道藏家购买假货,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不会揭露内情。藏家们找不到答案,只能依靠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长期持续地购买假货。例如,一位藏家在20多年的时间里购买了200多件国宝玉器,经过三位古玩商的鉴定,只有一件明代玉带钩和一件无头残器是真的。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藏家并不了解古玩界存在三种市场:外行市场、假冒市场和内行市场。外行市场里的商家有真有假,由于眼力不足,因此瞎买瞎卖只求赚钱;假冒市场的商家知假卖假,他们通过主动寻找藏家来销售假古玉,这个市场根本不经营真古玩;而内行市场的商家有眼力,讲诚信,只卖真品不卖假货,只卖给内行人不卖给外行人。大多数收藏爱好者由于缺乏市场经验,不了解市场深层情况,在初入市场时便被售假古玩的商贩所迷惑,从而陷入了假冒市场的陷阱。
他们始终不知道内行古玩市场的位置,也不懂得如何进入,这是收藏爱好者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关于如何避免购买假古董,简单的说明并不能让收藏爱好者明白,关于收藏的专业知识只能通过面对面的专门论述来学习。
作者:刘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