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槟榔是四大南药之一,而海南省则是我国槟榔的主要产地。每到冬季,槟榔便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在万宁、陵水、定安等主要产区,街道上随处可见售卖槟榔的小摊。槟榔不仅是一种药材,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在海南,有一种“客至敬槟榔”的风俗,客人上门时,主人会拿出槟榔以示欢迎。这一习俗源自《南方草木状》,成书于公元304年的这部著作中记载了古代海南人对待贵客的方式。
到了宋代,《岭外代答》一书也提到:“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海南人将槟榔视为上等礼品,认为没有槟榔则不足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尊重。例如,800多年前,贬居海南的苏东坡曾描绘过黎族少女口含槟榔的情景。这不仅反映了海南人对槟榔的喜爱,也证明了这一传统已经流传了很长时间。
如今,万宁、陵水及五指山区的黎族同胞依然将槟榔视为美好与友谊的象征。每当有客人来访,主人都会拿出槟榔款待。即使不会嚼槟榔的人,也会吃上一口以示尊重。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槟榔,以表达对贵客亲朋的敬意。槟榔的食用方式也很讲究,先将槟榔切片,粉上佐料,卷上蒌叶,慢慢咀嚼。初尝时味道涩且带绿水,吐完绿水后,会生丹津,面部潮红,如同醉酒一般。
槟榔还被视为青年爱情的象征。小伙子若看中某位姑娘,会先向其赠送槟榔,以示求婚之意。如果姑娘接受,就意味着双方已达成婚约。槟榔在婚礼中更是不可或缺,新郎新娘会向登门贺喜的亲朋敬献槟榔,以表敬意。
然而,过量食用槟榔可能对健康不利。虽然槟榔可以促进消化、治疗疾病和美容,但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中心已经发出警告,咀嚼槟榔或槟榔子会增加患癌风险。加入烟草的槟榔会导致口腔癌、咽癌和食道癌,即使不加入烟草的槟榔也有可能引发口腔癌。槟榔中的槟榔子还会导致一种口腔癌前病变(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这种病变随时可能转化为癌症。
据报告,全球每年约有39万例口腔癌症病例,其中22.8万例发生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占总病例的58%。这些地区居民大多有咀嚼槟榔或槟榔子的习惯。因此,虽然槟榔文化在海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但仍需警惕其潜在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