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鱼鳞甲在隋朝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形态,而是以小鱼鳞铁片装饰明光铠。
2. 鱼鳞甲在唐代兴起,当时的细鳞甲极大地增强了弓箭防御能力。
3. 唐代的胄甲种类繁多,包括明光、光要、细鳞等十三种,但并无“链子甲”,应称为“锁子甲”。
4. 锁子甲,又称环锁铠,由西域传入,最早见于《先帝赐臣铠表》。
5. 唐代是锁子甲盛行的时期,至明代和清代仍有使用,但与欧洲中世纪的重装步兵所穿锁子甲不同。
6. 中国古代战甲多采用皮革,并施以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编缀方法有特定规律。
7. 商周时期的战甲还包括“练甲”和“铁甲”,“练甲”以缣帛夹厚绵制,属布甲范畴;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前身为青铜甲。
8. 战国时期的铁甲由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穿组联缀而成。
9. 唐朝的绢布甲是一种美观但无实战防御能力的铠甲,多用于武将平时服饰或仪仗。
10. 宋朝的纸甲虽然造价昂贵未能普及,但据说能抵御重弓远距离射击。
11. 元朝出现的布甲同样未普及。
12. 清朝大规模使用的是棉甲,这种铠甲在棉或绢布料上镶嵌铁片,并用铜钉固定,适合北方步骑兵使用,具有一定的防寒和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