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盔甲,重量为29公斤。
2. 佩剑的重量大约在6-20公斤之间,帽子约为3公斤,有的情况下不戴帽子。
3. 根据《武经总要》的记载,北宋的步人甲由铁质甲叶通过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防护范围覆盖全身。
4. 宋绍兴四年(1134)的规定指出,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29公斤,可以通过增加甲叶来增强防护,但重量也会相应增加。
5. 宋朝皇帝亲自规定步兵铠甲的重量上限为29.8公斤,此后,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公斤,弓箭手的铠甲定为28-33公斤,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公斤。
6. 古代骑兵身上的盔甲重量通常在10-20公斤之间,10公斤以上的可称为重骑兵,重骑兵的人与马总共要披甲25公斤以上。
7. 轻骑兵的装备较轻,穿皮甲的骑兵大约只需承受5公斤的重量,皮甲上覆硬化皮革,以铁柳丁加强防御。
8. 穿锁甲的骑兵重量轻则10公斤,重则可达到20公斤,而鳞甲的重量则难以确定。
9. 由此可见,古代战马承受的重量相当大。
10. 在清代,轻甲得到了发扬光大,清朝最常见的便是棉甲,也称为铁叶甲,是指在坚厚的棉或布料上镶嵌铁片,适用于在北方作战。
11. 随着人类武器的进化,盔甲逐渐由岁亩并皮质衍化至金属质,甲可分为甲身、甲裙、甲袖和配件几部分。
12. 较早的铜质盔甲出现于西元前2600年左右的两河流域,大约也就是当时中国的殷周时期。
13. 在盔甲的普及过程中,出现了面甲、腕甲等特定位置的护甲。
14. 到了十五世纪,由于火器的发展,盔甲逐渐被防弹衣所取代。
来源:耐州人民网—阅兵铠甲考:唐代有纸做的铠甲 宋代有"五色介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