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仑山的拼音是kūn lún,它是中国著名的神话山脉,位于西部的青海省,延伸至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巍峨峻拔,常年积雪,拥有众多高峰和冰川,其中最高峰为七一冰川,海拔七千七百一十九米。在古代传说中,昆仑山上有着仙境般的瑶池和阆苑,是神话中的神秘之地。例如,韩愈在《杂诗》中提到:“昆仑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昆仑也是古代对西方国家的称呼,源自《尚书·禹贡》中的描述,指的是流沙之外,织皮毛布的四个国家。
此外,昆仑还泛指古代中印半岛南部和南洋诸岛的居民。在《水经注》中,有提到昆仑人与其他人物的交往。
“昆仑奴”是对某些奴仆的称呼,如王返闷在《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中所述。
昆仑也用来指代皮肤黝黑的人,这在《晋书》中有记载,如越王寿时期的宫人。
关于昆仑的历史原型,它源于江南昆山的越王寿。公元前459年,越王寿在江南昆山掌握越王政权,首次设置了昆仑地名。昆仑地名是以昆山为中心,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地名体系,体现了古代东方人的宇宙观。至今,世界依然使用中国古代发明的昆仑数字级别。
昆山也被称为昆岗、玉峰山、马儿山。昆仑的概念在庄子和屈原等人的作品中也有体现,他们在一二百年后采用了昆仑一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