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柳北区的教育事业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20 08:24:37
文档

柳北区的教育事业

民国22年(1933年),在黄村开设了柳州县广源乡国民基础中心小学。民国24年(1935年),在龙家潮岭上建立了白沙国民基础小学,学生人数约60多人,分为4个年级,实行2级教学制,配备2名教师。民国33年(1944年)校舍遭到日寇飞机轰炸,次年秋季,利用白沙糖厂的场地恢复上课。解放后,柳北区教育事业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实行“政府领导,群众办学”的方针。到1954年,第一区内设立了3所民办小学,其中北站因距离较远,单独开班。同时,柳北区按照计划改建或新建了一些小学,如1959年创办的鹧鸪江小学,1965年始建的柳北小学(1981年改称北雀路小学)。此外,还批准了区属范围内各机关、企业单位以及私人兴办小学教育。
推荐度:
导读民国22年(1933年),在黄村开设了柳州县广源乡国民基础中心小学。民国24年(1935年),在龙家潮岭上建立了白沙国民基础小学,学生人数约60多人,分为4个年级,实行2级教学制,配备2名教师。民国33年(1944年)校舍遭到日寇飞机轰炸,次年秋季,利用白沙糖厂的场地恢复上课。解放后,柳北区教育事业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实行“政府领导,群众办学”的方针。到1954年,第一区内设立了3所民办小学,其中北站因距离较远,单独开班。同时,柳北区按照计划改建或新建了一些小学,如1959年创办的鹧鸪江小学,1965年始建的柳北小学(1981年改称北雀路小学)。此外,还批准了区属范围内各机关、企业单位以及私人兴办小学教育。


柳北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始于民国时期。民国15年(1926年)春,马平县知事公署在雅儒村六祖庵创办了县立第四初级小学校,初始学生人数约为60余人,开设了国文和算术两门课程,配备两名教师。到了民国18年(1929年),小学开始收取学费,但对赤贫学生免收。该校一直办到抗日战争末期,经历了多次更名,成为现今雅儒小学的前身。
民国22年(1933年),在黄村开设了柳州县广源乡国民基础中心小学。民国24年(1935年),在龙家潮岭上建立了白沙国民基础小学,学生人数约60多人,分为4个年级,实行2级教学制,配备2名教师。民国33年(1944年)校舍遭到日寇飞机轰炸,次年秋季,利用白沙糖厂的场地恢复上课。
解放后,柳北区教育事业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实行“政府领导,群众办学”的方针。到1954年,第一区内设立了3所民办小学,其中北站因距离较远,单独开班。同时,柳北区按照计划改建或新建了一些小学,如1959年创办的鹧鸪江小学,1965年始建的柳北小学(1981年改称北雀路小学)。此外,还批准了区属范围内各机关、企业单位以及私人兴办小学教育。
三中路小学的前身是民办文惠小学,成立于1958年7月,由尹钧、邓素珍、秦楚珍等人自筹资金,在文惠路夜校的基础上创办。学生人数约60至70人,教师2人。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杂费和街道办事处的补助。1963年,文惠街道办事处投资5万元,在三中路中段建造了一栋3层教学楼。1964年秋季,文惠小学迁入新校舍,学生人数约500人,教师15人。1966年秋天,学校更名为“七一小学”。1970年,市教育局拨款1.5万元,城中区政府补助5000元,向社会集资,建设了新的教学楼。1972年,学校有15个班,学生约700余人。1978年,毕业生中有89名升入初中,升学率为98%。1979年9月1日,七一小学改为公办,由市教育局直接领导。1982年,学校更名为三中路小学,并选送10名教师脱产进修1年。从1980年开始,至1986年2月,有11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学校还建立了党支部,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1989年9月1日,三中路小学改为公办,由市教育局直接领导,共有14个教学班,600多名学生。
解放后,柳北区不仅发展了学校教育,还积极开展扫盲工作。1950年,北站街开办居民夜学班,有180多名成年人参加学习。1956年,市人民政府派扫盲工作队进驻黄村、白沙,开办识字班和文化补习夜校。1979年,柳北区属5个工厂和4条街道成立扫盲组。1980年,区人民政府发出通知,集中开办扫盲学习班。经过一年的学习,有40人达到脱盲标准。至此,柳北区实现了基本无文盲的目标,得到了市人民政府的通报表扬并颁发奖金200元。

文档

柳北区的教育事业

民国22年(1933年),在黄村开设了柳州县广源乡国民基础中心小学。民国24年(1935年),在龙家潮岭上建立了白沙国民基础小学,学生人数约60多人,分为4个年级,实行2级教学制,配备2名教师。民国33年(1944年)校舍遭到日寇飞机轰炸,次年秋季,利用白沙糖厂的场地恢复上课。解放后,柳北区教育事业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实行“政府领导,群众办学”的方针。到1954年,第一区内设立了3所民办小学,其中北站因距离较远,单独开班。同时,柳北区按照计划改建或新建了一些小学,如1959年创办的鹧鸪江小学,1965年始建的柳北小学(1981年改称北雀路小学)。此外,还批准了区属范围内各机关、企业单位以及私人兴办小学教育。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