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蔓荆子,别名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蔓荆,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植物。
2. 它的茎干较为细弱,通常呈灌木状,偶尔也会长成小乔木。在药用价值上,蔓荆子被认为具有镇痛、抗炎、降血压、抗凝、祛痰、平喘、抑癌等作用。
3. 药理学研究显示,蔓荆子中的黄素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4. 蔓荆子的叶片通常为三出复叶,有时也会出现单叶的情况,叶形为倒卵形或倒披针形,叶片尖端锐利或钝圆,基部狭窄,边缘平滑,叶片正面呈绿色,背面则被覆盖着白色短毛,叶柄极短。
5. 花朵着生于顶部的圆锥花序,花萼呈钟状,在果实形成后会扩大,通常会沿一边撕裂;花冠呈蓝紫色,花朵顶部有五裂,其中上唇两裂,下唇三裂,中间裂片最大;雄蕊四枚,花丝伸出花冠之外;子房呈球形,表面密布腺点;花柱伸出,柱头二裂。
6. 蔓荆子的核果呈球形或倒卵形,花期主要集中在7月至9月,而果期则在9月至11月。
7. 在中医理论中,蔓荆子的性质偏寒,味道苦涩。它归膀胱经、肝经、胃经,具有排风散热、清热利导的功效,被归类为散表之药。
8. 在临床应用上,蔓荆子的常用剂量为5至9克,通过煎煮的方式服用。它常被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牙龈肿痛、眼部红肿流泪、视力模糊、头晕等症状。
9. 药理学研究揭示了蔓荆子的抗微生物特性,其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脂肪油、牡荆素、β-谷甾醇、对茴香酸、棕榈油酸、微量生物碱和维生素A等。
10. 需要注意的是,胃虚体弱者在使用蔓荆子时应谨慎。在治疗感冒头痛的方剂中,蔓荆子常与紫苏叶、薄荷、白芷、菊花等药材一同使用。而对于神经性头痛,蔓荆子可以与桑叶、菊花、薄荷、白芷、荆芥子等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