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慧娴的《千千阕歌》和张学友的《共同度过》两首粤语歌曲,其歌词由林振强先生所填写。然而,歌词中出现的“阕”字却引起了不少听众的疑问,这是因为“阕”字在书写时被误写为“阙”。实际上,“阕”字在古文中是“首”的意思,用于表示一首词。在古代,“一阕词”即指一首词。
在文学和音乐中,“阕”字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限于指代词的首部,而是用来表示一首完整的词。这种用法在唐宋词中尤为常见,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李清照的《如梦令》等,都使用了“阕”字来标明一首完整的词。
随着时代的变迁,语言也在不断演变。现代中文中,“阕”字虽然仍然存在,但其使用频率远不如“首”字频繁。因此,当我们在阅读古诗词或欣赏传统音乐时,常常会遇到“一阕词”这样的表述,这是对古代文学的一种尊重和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阕”字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量词和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逐渐被简化或替换。比如,“篇”字在表示文章时,通常被“篇”字所替代;“首”字在表示歌曲时,也常被“首”字所代替。然而,“阕”字在粤语歌曲中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总的来说,“阕”字在古代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指代一首完整的词,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在粤语歌曲中,这一词汇更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为歌曲增添了浓厚的历史韵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