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具体位置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的凹陷中,相当于耳垂的高度。此穴位在取穴时,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姿势,以便于施者准确取穴并进行相应的按摩手法。在解剖学上,此穴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的分支。
风池穴具有多种功能作用,如壮阳益气。此外,它还主治多种疾病,包括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等。此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
配合谷穴、丝竹空穴可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风池穴疼痛可能是感受风寒湿痹引起的,平时一定要避风寒水湿,可用艾灸、针刺或热敷等理疗来调理。颈椎错位也需要进行校准。建议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本信息只供参考。
按摩风池穴治疗视神经萎缩,取端坐位,将双手拇指指腹放于两侧风池穴处,先点按半分钟,再向外按揉2分钟,力量由轻渐重。功效:治疗颈项僵痛、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近视、视神经萎缩、鼻炎等。
风池穴(别名:热府穴)解析: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热府,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热府名意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风池穴意义: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受热胀散的阳热风气。运行规律: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
与风池穴相关经络穴位包括前谷穴、次髎穴、中魁穴、神封穴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