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形成了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资料,这些消费群体的消费和投资倾向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了解各消费阶层的构成、消费心理和行为以及投资方向,对于把握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变化、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和开拓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1. 城市与农村的消费差距继续扩大。2001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860元,是农村居民的2.9倍。如果考虑城市居民的隐性收入和社会福利,这一差距会更大。城镇居民的年收入增长额是农村居民的4.1倍,城乡居民的收入比和生活消费支出比也进一步扩大。
2. 城镇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也很大,特别是高低收入群体之间。近年来,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6上升到2000年的0.32。最高收入户的年收入是最低收入户的5.02倍,收入差距的扩大意味着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高收入居民手中,购买力分布不均。
3. 农村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也在扩大。2000年,农村最低收入组和较低收入组的人均纯收入分别下降了6%和0.6%,而中等收入组、较高收入组和高收入组的人均纯收入则有所增长。
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由于收入低且增长缓慢,消费需求相对较高。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将对促进整体消费产生较大影响。
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稳定,消费倾向下降迅速。这一群体是我国消费的主体,对整体消费状况的影响最大。他们的消费行为对经济启动的成败至关重要。
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明显变化,投资意识高涨。他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教育、文化、通信、保健、住宅等成为消费热点。高收入家庭在通讯设备、贵重家电、住宅和汽车等方面的购买意愿强烈,同时也有相当比例的家庭准备投资股票和商业服务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