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界上从不缺少美,缺少的仅仅是发现美的眼睛。关于美的定义,每个人观点各异。正如俗话所说:“各花入各眼”,这让我对美的标准感到困惑。
2. 我自认为具备发现美的能力,但美的标准却常常令我摇摆不定。据说,国外已经研究出美女脸部比例的标准化公式,只需将这一标准应用于人脸,便可评判其是否符合美女标准。若以此标准进行选秀,结合规定的身高和体型比例,结果想必精确无疑。
3. 尽管这样的标准在我国尚未普及,但我建议“美在花城”活动明年可以尝试采用。此举既能节省评委们因色彩斑斓的美女而难以抉择的时间,又能避免争议。若有人质疑冠军的美貌,评委会主任可拿出比例标准予以回应:看,这是多么准确、美丽的尺寸!然而,这只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设想。
4. 随着世界的发展,人们对美的定义越来越多样化。例如,按照上述比例,名模吕燕可能不会被视为美丽,但国际时装界却认为她是美的;按照这一标准,李嘉欣堪称美丽,但也有人批评她眼神空洞,是个“花瓶”。
5. 由此可见,那样的标准并不能成为定义美的唯一法则,而“各花入各眼”也不能成为美的标准。这让我思考选秀的真正意义:究竟要选出一个怎样的标准来代表美?美之所以为美,不仅仅是养眼那么简单,而是要有内涵。
6. 在当下,有识之士已经不再只以外貌来定义和追求美。美被赋予了时代内涵,选秀过程也成为大多数男性和女性对美的追求。智慧、道德、正义始终是人们对美的终极追求,如今还需添加一点:个性。
7. 遗憾的是,至今我尚未见到符合这一标准的冠军。正是由于这一点,我们才持续地进行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