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儿夜间哭闹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睡眠问题。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常常感到困惑。实际上,导致婴儿夜间哭闹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缺钙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造成婴儿夜间哭闹。
首先,生理性原因包括尿布湿了、裹得太紧、饥饿、口渴、室内温度不适、被褥过厚等。这些不良刺激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从而出现哭闹现象。对此,父母应及时解除这些不良因素,以帮助孩子安静入睡。
其次,环境不适应也是导致婴儿夜间哭闹的原因之一。有些孩子无法适应黑夜和白天的颠倒作息,父母白天上班,孩子则睡觉,而父母晚上休息时,孩子却醒着“工作”。此时,父母可以适当抱起孩子玩耍,哭闹即止。如果情况严重,可能需要儿童保健医生的指导,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
此外,白天运动不足也可能导致婴儿夜间哭闹。如果孩子白天运动量不够,晚上可能会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因此,家长应让孩子白天多运动,当孩子感到疲倦时,晚上就能安静入睡。
午睡时间安排不当也是引起婴儿夜间哭闹的因素之一。有些婴儿早晨起不来,到了午后2~3点才睡午觉,或者午睡时间过早,导致晚上提前入睡,半夜醒来后哭闹。对此,家长应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使孩子晚上有睡意,能安安稳稳地睡到天明。
疾病影响也是婴儿夜间哭闹的原因之一。例如,患佝偻病的婴儿夜间常常烦躁不安,即使家长哄也无济于事。另外,患蛲虫病的孩子,夜晚蛲虫会爬到肛门口产卵,引起皮肤奇痒,孩子也会烦躁不安,啼哭不停。
最后,家长在宝宝一醒时就喂他奶喝,这是不正确的。不要让宝宝养成一睁眼就张嘴要吃的习惯。一般而言,3个月内的孩子夜里要按时给他喂奶(母乳隔3小时,奶粉隔4小时、混合的隔3.5小时),到第4个月,若孩子身高体重达标,就不必叫醒他喂奶。如果他醒了,先哄哄他,喂他点水,如果能哄睡着就行,若实在不行,才喂他奶,如果是奶粉的话,可以冲得比平时稀一些,慢慢帮助孩子戒掉夜间这顿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