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名著阅读“试题库”是提高应试技巧的有效途径,尤其适用于初中学生。试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北京中考每年考查的题目固定为三个空,所以题量有限。建议尽可能搜集北京近8年的中考试题,同时利用各区的一模、二模试题作为补充资源。将这些题目收集起来,再针对题目回归名著,这样可以提高阅读的针对性,也有利于记忆。
2014年图文并茂的考查形式,对名著是一次颠覆性的改革。家长和考生不必担心形式的变化,因为仔细研读过14年的中考试题,您会发现“配图”不过是新形势的外衣,文字的解说才是考查的实质。其实“新瓶”装旧酒的考查形式,还是在考查名著的本身。
新增名著的考查方式值得注意。北京中考的考查惯例显示,新增知识一般会有两种考查方式。今年下发当年便考查,如13年的文言文《核舟记》,从今年新增名著的数量来看,很有可能会从中任选篇目进行考查;当然也会出现隔年考查的现象,所以16年,17年的考生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中考考查的名著篇目共有11部,将名著散布于中学三年,每个学期的阅读压力并不算大,所以初一初二的学生只要按照教材选入的时段,逐步完成就可以轻松应对,切记堆积!
北京中考名著的考查频率,近8年中考主要集中在《水浒传》《西游记》等学生比较熟悉的名著上;另外《左传》被考查到了两次,《战国策》被顺带考查到了一次,鲁迅的现代散文集《朝花夕拾》也考查过一次。
对于这些名著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相关文常,如作者、书籍体制等,同时会结合出自这些书籍的课内文章,来重点考查所学内容细节。建议大家在备考时,将重点落在名著相关文常和出自这些书籍的课内文章上。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