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战争大舞台
普布里乌斯·科涅利乌斯·西庇阿,即“大西庇阿”,或“非洲的征服者西庇阿”,以区别于其父亲“老西庇阿”和继孙“小西庇阿”。这个家族是古罗马历史上显赫的世家,代出名将。老西庇阿是罗马执政官,在第二次迦太基战争中指挥西班牙战场,在战争中阵亡。大西庇阿是我们故事的主角,他的弟弟卢修斯·西庇阿,后来统兵击败了叙利亚的安条克三世,被称为“亚洲的征服者”。大西庇阿的儿子体弱多病,并未从军,也没有儿子,但是从马其顿战争中皮德纳战役的征服者保卢斯家里,过继了一个儿子。这位大西庇阿的继孙,后来也大大有名,就是第三次迦太基战争中,指挥罗马军团最终将迦太基城夷为平地的统帅Scipio Aemilianus。
阿非利加的西庇阿,大约生于公元前236年,早年经历未见于史册,我们只知道当时的时代背景:在东方,千古一帝亚历山大早已逝世,伟人身后的马其顿帝国分崩离析,继承人战争尘埃落定之后,大致分为三块:马其顿本土,继续坐镇希腊世界的盟主;塞琉古帝国,雄霸于叙利亚和东方;托勒密帝国则占据埃及,偏安自在。托勒密埃及的创建者,就是电影“亚历山大”里由安东尼·霍普金斯演的角色,向史家讲述亚历山大故事的埃及王。这个埃及托勒密王朝后来一直延续到两百年后的凯撒时代,它的末代传人,就是埃及艳后克利奥佩特拉。
“万物皆有时” ,希腊的辉煌顶峰已过,下一个欧亚的霸主会是谁呢?在地中海中部,一南一北两个新兴强权正在崛起:亚平宁半岛上的农业城邦罗马,基本完成了对意大利各城邦的征服,正野心勃勃图谋扩张;而北非突尼斯半岛上,腓尼基人的迦太基共和国,也建立起了庞大的商业贸易网络,并在整个地中海广布殖民地。这两个新兴力量之一,将统治地中海世界的未来。两雄不并立。
在汉尼拔和西庇阿的时代之前,罗马和迦太基之间,已经爆发过一场战争,史称“第一次迦太基战争”,主要结果是罗马摧毁了迦太基的舰队,夺得西西里岛,和地中海的制海权。但是这场战争的结果并未让双方伤筋动骨,反而激起迦太基统帅汉米尔卡·巴卡对罗马的刻骨仇恨,卧薪尝胆。巴卡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汉尼拔在乃父死后,接替姐夫哈斯德鲁巴,出任迦太基统帅,统兵从西班牙出发,出其不意地翻越阿尔卑斯山脉,从罗马人认为最不可能的方向,出现在罗马的战略后方,第二次迦太基战争爆发,罗马人不得不在本土接受汉尼拔的挑战。公元前218年,骑在高高战象上,矗立于阿尔卑斯之巅的汉尼拔,我们可以揣测一下他当时的心情:自小允文允武的汉尼拔,自然应该对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充满自信:十年一剑,迦太基将雪耻,罗马人就要尝到苦头了。但是另一方面,此去千里无后方作战,稍有差池,全军将粉身碎骨。一旦翻过这座山,从此将永无退路。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潇潇西风冷,满座衣冠胜雪。这雪,是阿尔卑斯山上亘古不化之雪。汉尼拔此刻的心境,也许只有百五十年后,立马于卢比孔河边的凯撒,和两千年后经行同一路线的拿破仑,才能够与之共通吧。反正我们知道,此时罗马的统帅,是没有一个与他心思相通的:罗马的眼睛,盯在南方,盯在进攻上面。按照既定方案,罗马的两位执政官,老西庇阿和森普罗尼乌斯,将分道出击,用无敌的罗马步兵军团,铸成两只铁拳,砸向迦太基:森普罗尼乌斯的军团是左直拳,将由西西里岛渡海,直取迦太基本土;老西庇阿是右钩拳,从意大利北部向西,进入西班牙半岛,征服正在那里的汉尼拔主力军团。换句话说,罗马人面向南方,没有意识到汉尼拔的进攻将来自背后。
老西庇阿和他的弟弟(大西庇阿的叔叔)所率领的罗马军团,跟汉尼拔主力相向而进,却错肩而过。老西庇阿刚到高卢,就得知汉尼拔主力已经逆向错过,直奔意大利而去,因而大惊失色,他清楚罗马对来自背后的突击缺乏思想准备。但是老西庇阿也是一个处变不惊的人物,当机立断:他让弟弟统兵继续向西班牙进发,自己带轻骑昼夜兼程返回意大利,在波河流域组织防御,截住汉尼拔。乍看起来,这是个鲁莽的决定,因为老西庇阿轻骑而回,手中无兵。实际上,这个大胆的决定是当时最好的对策:如果罗马的西班牙远征军团尾追汉尼拔,大军无论如何不可能比对手快,汉尼拔反客为主之势已成。倒不如顺势征服西班牙这个汉尼拔的后方基地,断其后路。同时,老西庇阿轻骑赶在汉尼拔大军前头,可以在波河凭借天险,组织当地部落武装来抵抗,而且罗马在意大利北部也不是没有:司法官曼利乌斯的两万正在此处,只是还不知道汉尼拔的突袭而已。老西庇阿可以组织起足够的抵抗兵力,同时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以后,也需要休整。只要老西庇阿能够迟滞汉尼拔,再八百里飞檄南方的森普里乌斯军团,等南方主力军团北上会师,就可以对汉尼拔构成绝对兵力优势。以上,是我个人揣测的老西庇阿的决策基础。
直到这个阶段,还没有任何史料记载我们故事的主人公,17岁的大西庇阿身在何处。按照常理推测,也许应该是跟父亲和叔叔出征,半路上星夜折回的时候也随侍在老西庇阿身侧的吧。反正当老西庇阿和汉尼拔在波河流域迎头相遇的时候,双方皆没有料到对方的动作如此之快,而双方都自信必胜,于是爆发了汉尼拔在意大利本土的第一战,提西努斯河战役Ticinus。这场战役本身规模不大,具有前哨战的性质,但却是大西庇阿第一次见诸史载:当时是两军在波河北岸支流提西努斯河对峙,双方统帅都带领骑兵亲自侦察,结果迎头相遇,在一场激烈而短促的骑兵交锋中,罗马主帅老西庇阿陷入敌阵,身被刀伤,17岁的大西庇阿救父心切,不顾周围罗马骑兵畏缩不前的情况,几乎是单骑突阵,结果,他的勇气激励起周围的罗马亲兵,冒死救出了老西庇阿。汉尼拔赢得了远征意大利的初战胜利,而大西庇阿,也第一次出现于战场上,尽管此时的他,还是一普通一兵,而非统帅的身份。提西努斯河战役之后,受伤的老西庇阿且战且走,等到执政官森普里乌斯率罗马南方军团主力北上会师。老西庇阿比较持重,主张继续坚守待变,而森普里乌斯锐气方刚,执意出战,结果特雷比亚河一战大溃,4万罗马大军,只逃出1万步兵。战后,双方各自扎营过冬,老西庇阿养好伤势,到翌年交卸掉执政官职务,再次赶赴西班牙,跟他的弟弟一道经略西班牙半岛,以期断绝汉尼拔跟陆地大后方迦太基援军的联系。史书没有记载从特雷比亚河战役到公元前216年的坎尼之战中间,大西庇阿在何处。从道理上推测,大西庇阿在特雷比亚河战役时,应该还是随侍在受伤的父亲身边。但是第2年老西庇阿出发去西班牙的时候,大西庇阿没有随行,而是留在意大利本土的罗马军主力当中大西庇阿再次出现在史书中,是在汉尼拔的不朽经典,坎尼之战。此战汉尼拔以几乎1比2的兵力劣势,对抗两位执政官率领的8万罗马大军,结果竟然以少围多,几乎全歼罗马军团。大西庇阿是能够率部拼命突围的军官之一,他和其它3名军团将校领着4千败军在维努西亚停下来固守,等到统帅执政官瓦罗赶来,总算是聚集起一支的核心。坎尼之战以后,大西庇阿又在史籍中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汉尼拔无法攻破罗马的坚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