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欢喝茶的朋友们经常会注意到一个现象,茶汤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颜色变化。这让人不禁疑惑,茶是否已经变质。我们可能会怀疑是茶叶质量不佳或者水质问题导致的。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解释,它比较接近于事实的原因。内容如下:
红茶在冷却后会出现的“浑浊物质”,在专业上被称为“冷后浑”,有时也称作“茶乳酪”,这是红茶特有的一个特性。出现“冷后浑”的原因在于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在发酵氧化的过程中会转化为茶黄素,有时也会转变成茶红素。
在泡茶的过程中,茶黄素的溶解度会受到水温的影响。当茶汤温度较高时,茶黄素以游离状态存在,并溶解在热水中,使得茶汤看起来清澈透明。但是随着茶汤温度逐渐降低,茶黄素开始以聚合形式形成一种络合物,这就是“冷后浑”现象的产生。
除了茶黄素,咖啡碱也是“冷后浑”现象的一个原因,尽管它并不是主要因素。茶黄素的含量是形成“冷后浑”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茶黄素含量较高的茶在冷却后更容易出现浑浊现象。
了解了这个原因后,我们应该如何保持茶汤的颜色不变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水温:如果冲泡后的水温降低了,应该及时加温。每次冲泡时不要泡太多茶,应该喝完再泡。
2. 选择合适的茶具:对于2人左右,可以选择120cc-180cc大小的壶;对于3-4人,可以选择200cc-280cc大小的壶。根据喝茶的速度来控制泡茶的节奏,避免茶汤长时间停留。
3. 使用保温性能好的公道杯和杯子。公道杯的大小应该略大于壶的大小,以减缓散热速度,防止茶汤温度过低而变色。
通过这些调整,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茶香带来的美妙体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