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积极探究知识的状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数学教学应注重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到观察、猜想、实验、操作、交流和反思等活动中。教师应明确探究目标,提供探究支持,同时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在小组探究时,教师应适时、适当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指导,避免场面热闹但效果不佳的现象。指导应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克服小组合作中常见的问题,如个别学生承担全部任务,或者汇报时偏离主题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学习是一种自我、有意义的建构过程,依赖于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学生需要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这些活动。
正如艺术创作讲究留白,给欣赏者自我发挥的空间,优秀的数学课堂也应留给学生自我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