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角棱柱状,长约2毫米,宽约1毫米。每个肝小叶中央有一条沿其长轴走行的中央静脉。
2. 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单行排列成板状,称为肝板。肝板不规则,大致呈放射状,相邻肝板吻合连接成网,称为肝板网。
3. 肝板之间是肝血窦,血窦经肝板上的孔洞互相通连,形成网状管道称为肝血窦网。
4. 在肝小叶的周边,有一层环形肝板称为界板。肝细胞的相邻面质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的小管,称为胆小管。胆小管在肝板内也相互连接成网,称为胆小管网。
5. 肝细胞体积较大,直径20~30微米,呈多面体形。肝细胞有三种不同的功能面:血窦面、细胞连接面和胆小管面。血窦面和胆小管面有发达的微绒毛,使细胞表面积增大。相邻肝细胞之间的连接面有紧密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结构。
6. 肝细胞核大而圆,居中央,常染色质丰富颜色浅,核膜清楚,核仁1至数个。部分肝细胞(约25%)有双核,有的肝细胞的核体积较大,为多倍体核。肝细胞核DNA含量分析,正常成体肝细胞以四倍体核占多数,约占肝细胞总数的70%左右,还有少量八倍体肝细胞。
7. 胆汁从肝管出肝后并不立即直接流入十二指肠,而是首先贮存于胆囊内,间断性地排放入十二指肠。胆汁流入十二指肠前在肝外流经的管道总称为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和胆总管。
8. 胆小管是相邻肝细胞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对接封闭的微细小管,以盲端起于中央静脉附近,呈放射状走向肝小叶周边。当胆小管发生病变时,其内胆汁淤积可以造成扩张,如果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以造成皮肤粘膜和巩膜黄染,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也会出现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