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常以“乖”作为衡量幼儿行为的标准,这限制了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在中国,这种观念阻碍了大师级科学家的诞生。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不应以成年人的规则限制幼儿的行为和思想,这会影响他们发展想象力、创造力、自制力、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等能力。
对于你描述的行为,通过转变观念和技巧,其实可以很容易解决。这涉及到家长与孩子的相处艺术以及正确对待幼儿叛逆期的问题。家长在孩子面前需要树立一个“说话算数”的形象,并强化这一形象,使孩子信服。同时,巧妙运用赏识教育,赏识孩子可以激励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好孩子是赞出来的”,当孩子犯错时,采取“冷处理”,冷静严肃地告知其错误,避免正面冲突。事后再与孩子讲道理,这样他们更容易接受。给予孩子选择权,满足他们渴望独立的需求,但避免与孩子商量,以防养成讨价还价的习惯。
对待处在第一个逆反期的孩子,家长需要多点耐心。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半年,但过去后,孩子会有显著的成长。每天及时肯定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哇~~今天宝宝真厉害,吃饭会自己坐好了!”、“哎哟~~宝宝今天好聪明啊!自己吃饭不漏嘴巴了!”等。不久,你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也会越来越喜欢和孩子在一起。
此外,家长的角色应定位为“孩子自我管理的协管员”,而非“管理者”。这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我管理能力和培养自制力和自觉性。最近我推行了“积分制”,即表现好加分,反之扣分,达到相应分数可获得奖励。这种方法在协助孩子自我管理方面效果理想,但推行和制定奖励额度时需注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