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咳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秋季燥邪侵犯肺系,可导致肺失宣降,引起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治疗时宜解表清肺,润燥止咳。方选桑杏汤加减,药如:桑叶、桑白皮、杏仁、南沙参、炙杷叶、大贝母、山栀子、淡豆豉、薄荷、芦根等。
若患者鼻塞、恶风、咽痒等症状突出者,可酌加苏叶、蝉衣、白僵蚕等疏风宣肺止咳。阴虚肺燥,津液不足,阴虚火旺,虚热内生,表现为干咳无痰,昼轻夜重,持续不已,治宜养阴润肺,清燥止咳。方选沙参麦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药如沙参、玄参、麦冬、玉竹、百合、五味子、炙杷叶、浙贝母、桑叶、桑白皮等。
肝郁气滞,津聚痰凝,气机不利,上逆作咳,治以疏肝解郁,理气降逆。方选四逆散合泻白散加减,药如柴胡、白芍、枳壳、厚朴、苏子、桑白皮、地骨皮、玉蝴蝶、浙贝母、桔梗等。
肝胃不和,气机升降失调,肺气上逆,治以疏肝和胃,降逆止咳。方选旋复代赭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药如旋复花、代赭石、清半夏、厚朴、苏子、郁金、炙杷叶、苦杏仁、黄连、吴茱萸、乌贼骨等。
肝阴亏虚,血燥生风,内风上扰,治宜柔肝熄风,肃肺降逆。方选过敏煎加味,药如乌梅、五味子、柴胡、防风、白芍、钩藤、地龙、山萸肉、代赭石、前胡、甘草等。
综上所述,干咳的治疗需根据病因病机,辨别脏腑病位,分清标本虚实,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上偏方适用于肺燥、阴虚肺燥、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肝阴亏虚等不同证候,具有润肺、养阴、疏肝、和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