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陆王心学着重于人的本心作为道德主体的角色,认为本心自行决定道德法则和伦理规范,从而突出了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原则。
2. 心学是儒学的一个分支,受到儒客的推崇。其根源可追溯至孟子,而陆九渊和程颢分别在南宋和北宋对其进行了发展。王守仁(王阳明)在明朝进一步提出了“心学”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心学从此开始有了明确的学术体系。
3. 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这是王阳明首次提出的概念,标志着心学开始有了独立而清晰的学术脉络。
4. 陆象山与朱熹的辩论,以及后续学者对朱陆异同的探讨,影响了当时的多个学派,并随着理学的传播扩展到了日本和朝鲜。
5.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是朱陆辩论的产物。他的心学既继承和发扬了陆象山的心学,也综合了朱熹的学说。
6. 陆王心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其哲学与经学紧密相连,他们的哲学与经学往往是相连的。
7. 在对待儒家经典的态度上,陆王主张“六经注我”,认为经典不过是吾心的记籍,治经学的目的是为了致良知。他们在阐发心学思想时,也借用了经学的形式,并对以往的经典和经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体现了陆王心学的经学特征。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