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内部环境大体上保持中性,略微偏向碱性。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但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会中和这些酸性物质,从而避免体内环境变成酸性。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平衡可能会被打破。例如,当人体患腹泻时,排出的物质呈碱性,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相对增多,使体内环境偏向酸性;而大量呕吐时,胃酸损失过多,则会使体内环境偏向碱性。
食物的酸碱性是指食物中的无机盐属于酸性还是碱性。通常,含有金属元素如钠、钙、镁等的食物,在人体内氧化后产生的氧化物呈碱性,这类食物被称为碱性食物。例如,大豆、豆腐、菠菜、莴笋、萝卜、土豆、藕、洋葱、海带、西瓜、香蕉、梨、苹果和牛奶等都是常见的碱性食物。另外,一些食物含有较多的非金属元素,如磷、硫、氯等,在人体内氧化后生成带有阴离子的酸根,这类食物被称为酸性食物。例如,猪肉、牛肉、鸡肉、鸭肉、蛋类、鲤鱼、牡蛎、虾以及面粉、大米、花生、大麦和啤酒等都是典型的酸性食物。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特别注意酸性和碱性食物的合理搭配。如果摄入过多的酸性食物,可能会导致血液偏向酸性。为了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身体会消耗大量的钙、镁等碱性元素,进而可能导致缺钙和其他一系列症状,如皮肤病和神经疾病。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如果肉类食物较多,更应该注意搭配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碱性食物,以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