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角仙,中药名为独角螂虫,具备镇惊、破瘀止痛、攻毒及通便等多种功效。入药的部分是其雄虫,通常在夏季捕捉,经过开水烫死后晾干或烘干,以备药用。
1976年,科学家从独角仙中提取到一种名为“dicotastin”的独角仙素,这种物质展现出了一定的抗癌作用。特别是在对实体瘤W-256疡瘤的治疗中表现出高活性,同时对于P-388淋巴白血病也显示出边缘活性,这为独角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双叉犀金龟,又称独角仙,其雄性成虫的头部特征显著,长有一支两边对称、双分叉的巨型觭角。这种昆虫在中国华中、华南、地区以及日本、泰国和朝鲜半岛等地均有分布,是常见的品种之一。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兜虫之一,独角仙不仅具有独特的外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药用价值。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独角仙的药用价值正逐渐被挖掘和认识。除了已知的抗癌作用外,其是否还具有其他未被发现的医疗效果也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同时,独角仙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已有悠久历史,其药效和用法也值得进一步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