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待测元素基态原子蒸气对共振线的吸收强度(吸光度)来确定溶液浓度的方法。根据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A与试样浓度c成正比,可以通过测定溶液的原子吸收吸光度来推算溶液的浓度。
在使用锐线光源和低浓度的情况下,基态原子蒸气对共振线的吸收符合Beer定律,即A=lg(I0/I)=εbc,其中A为吸光度,I0为入射光强度,I为经原子蒸气吸收后透射光强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b为吸收层厚度,c为基态原子浓度。当试样原子化火焰的绝对温度低于3000K时,可以认为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数接近原子蒸气的总数。在固定实验条件下,原子总数与试样浓度c的比例是恒定的,因此上述公式可以简化为A=K/c,这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基础。
定量方法包括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本实验采用标准曲线法。火焰原子化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原子化技术之一。火焰中原子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最大吸收部位由该处原子生成和消灭的速度决定,这既与火焰的类型及喷雾效率有关,也随火焰燃气与助燃气的比例不同而有所变化。对于镁和铜的测定,为了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应使用富燃性火焰,在清晰不发亮的氧化焰中进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PE AAnalyst 4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铜元素空心阴极灯等设备。通过精确测量吸光度,并结合标准曲线法,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