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的精读课文。在准备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下面是我对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的整理,供参考。
1. 朗读课文和背诵要求
《课程标准》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与实践》中对于朗读课文有详细的要求。正确朗读包括读准字音、停顿、重音、节奏和语调;流利朗读要求读得连贯、不指读、不唱读、不拖音;有感情地朗读需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表现文中人物的心理、态度、心情等。在《大自然的声音》的教学中,我注意到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熟读课文,因此我分解课文,先让学生熟读第二自然段。虽然有些学生的朗读水平较高,但在字音准确性方面仍有待提高。因此,我决定制定预习检测标准,让学生自我监测,并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他们掌握朗读要求和标准。
2. 课堂规则和教学导入
在课堂开始时,我强调了上课规则,并通过大自然的声音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词语时,我鼓励学生交流,并进行鼓励性评价。我引导学生学会归搜虚类组词,如通过“琴”字引导学生列举其他琴类词语,以及通过“花”字引导学生归类不同种类和颜色的花。在教学生字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观察、分享和书空,使课堂氛围愉悦。
3. 课堂氛围和教学收获
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的第二课时中,我意识到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氛围沉闷。课后,我让学生围绕“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这一句话写作,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鸟儿”和“歌手”,描述了鸟儿声音的变化。通过这个练习,我意识到可以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写作,如单一鸟儿和一群鸟儿的声音,或不同种类的鸟儿声音。总之,通过围绕《大自然的声音》进行教学,我收获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我也意识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这些方面,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