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鞭草,别名风颈草、紫顶龙芽、铁马鞭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多个省份。全草或带根全草均可药用,主产于湖北、江苏、广西等地。马鞭草含有多种成分,如马鞭草苷、鞣质、挥发油、水苏糖等。
马鞭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消炎止痛、抗菌、止血等。例如,水及醇提取物可消炎,水煎剂能杀死钩端螺旋体。此外,马鞭草宁可促进血液凝固,而马鞭草苷则对交感神经末梢有兴奋和抑制作用。
在传统应用中,马鞭草被用于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等,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淋病经闭、痈肿疮毒等。
近年来,马鞭草在临床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用途。例如,在治疗疟疾方面,36例患者在接受马鞭草治疗后,症状消失,血检疟原虫均转为阴性,有效率达92%。在治疗白喉方面,50例患者全部治愈,退热时间、假膜消失时间和咽拭培养转阴时间均缩短。在治疗传染性肝炎方面,80例患者中有77例痊愈,黄疸消失时间平均为15天,住院时间平均为23.6天。
此外,马鞭草还可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丝虫病和血吸虫病。例如,治疗流行性感冒,可将马鞭草与青蒿、羌活等药材配伍使用,每日1剂,分2次服用,51例患者中46例痊愈。治疗丝虫病,可将马鞭草与苏叶、青蒿等药材配伍使用,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81例患者中微丝蚴阴转率达90%。治疗血吸虫病,可将马鞭草研粉或制成丸剂内服,每日3次,每次1丸,8~10日为1个疗程,部分病例大便复查阴转。
综上所述,马鞭草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的中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