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学的第一堂军事理论课中,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大学生在军训之后还需要继续学习这门课程的原因。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具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观念。通过国防教育,我们加深了对党、祖国和人民军队的情感,并培育了我们的奉献精神和在面对困难、勇于牺牲时的坚定意志。因此,在我们身体强健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通过军事理论的学习来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使我们真正成长为合格的大学生,真正成为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习军事理论课,我了解到了最新的军事科学技术成果,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优化了我的知识结构。我学习了有关军事管理的知识,深入理解了有关军队建设的问题,并培养了我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在知识结构方面,作为大一新生,我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中国之所以在近代落后并遭受侵略,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在近代却遭受领土被割让、人民被屠杀、财富被掠夺的深重灾难。只有中国强大起来,任何国家才不敢轻举妄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因此,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国,热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因此,我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在知识结构的改变上体现为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向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
在综合素质方面,我们80后90后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很少吃苦受累。我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缺乏集体意识。但是,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即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中国革命战争史就是人民军队的奋斗史,而人民军队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象征,集体主义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的思想。因此,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人民军队,也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
通过军事理论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国防的问题。例如,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关系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各种伙伴关系逐渐向机制化方向发展,各国独立自主、联合自强、协调发展的意识正在加强。中国始终将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中国的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对外政策和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中国必然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