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主要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生行,主要是扮演男性角色,根据年龄、性格和表演特点,又可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老生通常扮演中老年人物,表演上要求稳重、沉着;小生则多扮演青年英俊,表演上要求唱、念、做并重,而且动作潇洒、儒雅;武生则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表演上要求身手敏捷、气势轩昂。
旦行,旦指女性角色,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又有比较详细的分工,有青衣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花旦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做工和京白为主,而且表演动作幅度比较大,节奏比较快,而且活泼灵巧;刀马旦则多扮演武功高强的中青年女性,而且表演上唱、念、做并重,而且要求较好的武功技巧。
净行,俗称花脸,指那些面部勾画脸谱的男性形象,又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正净主要扮演性格刚烈、举止端庄的中老年人物,表演上重唱功;副净多扮演性格豪放爽朗、动作粗犷有力的人物,表演上重工架,而且唱念做打并重;武净扮演的人物多为擅长武艺者,表演上对武功有很高的要求。
末行,在京剧形成之初,舞台上确实有末这一行,而且由专攻老生行当的演员兼演,现已不再分立末行。
丑行,又称小花脸,多扮演滑稽幽默或相貌丑陋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两种。文丑的表演讲究念白的京味儿和韵律感,而且唱念都用京白,而且唱腔多用京韵大鼓的音调;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表演上要求动作轻灵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