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跑步时易出现的膝盖问题:常见的表现是膝盖附近疼痛,尤其在保持膝盖弯曲的坐姿、下楼梯或走小坡路时疼痛加剧。然而,跑步是否会增加关节炎的风险呢?根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的一项包含7.5万跑步者的研究,只要起始时膝关节健康,跑步就不会显著增加关节炎的风险,事实上,长期跑步的人群关节炎风险反而较低。
2. 髂胫束综合症:这种症状多在长跑过程中或之后出现,主要是髂胫束与股骨外上髁过度摩擦,导致韧带或滑囊炎症。患者通常会感受到肿胀和疼痛。
3. 胫前疼痛或外胫夹:这种疼痛位于胫骨前侧或小腿内侧,常见原因是胫骨周围骨膜的慢性炎症。
4. 跟腱炎:通常是由于小腿肌肉和跟腱承受过大的压力引起的。跑步后,小腿或脚后跟附近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
5. 足底筋膜炎:这是一种常见的跑步相关伤害,主要由于长时间负重或跑步时足底肌肉受到巨大冲击,导致局部筋膜发炎。患者在走路时疼痛加剧,疼痛点通常在脚后跟附近。
跑步是一项有益的运动,但需要注意正确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个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对于30岁或35岁以上的人,应避免长时间持续跑步,而应尝试轻松的跑步或跳跑,并在感到疲劳时及时休息。持续高强度的跑步不仅对身体无益,还可能造成消耗。
其次,跑步的时间选择也很重要。白天或早晨跑步较为理想,而夜晚跑步可能对身体造成极大消耗,尤其在没有适当拉伸的情况下,对身体的恢复不利。
最后,跑步时应注重正确的姿势。运用胯部发力,带动大腿,再由大腿带动小腿,而不是仅靠小腿和脚主动发力。保持上身轻松直立,自然摆臂,并避免低头跑步。适当的拉伸也是跑步后不可或缺的一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