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非手术矫正和手术矫正两大类。
非手术矫正方法主要包括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法,树脂镜片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发现,减少近距离阅读时的调节,可能有助于控制近视的发展。角膜接触镜则直接贴附在角膜的泪液层上,与人眼生理相容,视野更大,矫正性能稳定,适合高度近视、角膜散光、屈光参差及无晶体眼等患者。但初次佩戴可能会有不适感,且存在感染等并发症。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软性角膜接触镜,其适应性强,舒适度高,正在向“日抛弃型”和“长戴型”发展。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具有更好的矫正效果,使用更安全,护理更简便,初步研究显示可能有助于控制儿童近视的进展。近年来,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角膜矫形镜(OK镜)通过逆几何设计的镜片,机械性压迫或按摩角膜,使其曲率半径变大,降低屈光力,提高视力。适用于8岁以上,角膜中心水平K值在41d至46d之间,屈光度在-5d以下的患者。此方法虽不会引起眼部破坏性损伤,但作用有限,需长期佩戴,尤其对青少年可能有阻止近视加深的作用。
手术矫正主要包括角膜手术和晶体手术。角膜手术如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通过改变角膜的屈光力来矫正近视。准分子激光手术具有高精确度和准确性,但存在一定的痛感和术后视力波动等风险。角膜基质环植入术则通过植入角膜基质环来调整角膜的屈光力,适用于低度近视的矫正。
巩膜手术如后巩膜支撑术和巩膜移植术,适用于高度近视伴有黄斑变性等患者。晶体手术如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则适用于合并白内障的高度近视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