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东三林的崩瓜,因其翠绿的表皮、细腻的肉质、丰富的汁液以及易于崩裂的瓜皮而闻名,曾经是上海“四大名瓜”之一。崩瓜以其沙甜的口感备受喜爱。然而,现在这种瓜在市场上已经很难找到了。
三林老一辈人回忆中,崩瓜的产量一般在三四斤左右,瓜囊呈淡桔黄色,瓜皮薄脆,甚至在雨天或雷声中会自动崩裂。如今,这种瓜已经很难找到了。
浦东新区已经将“三林崩瓜”列入了新区的抢救性传统品牌项目,以抢救这种濒临失传的上海名瓜。由于崩瓜种子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出现了退化现象,浦东新区已经开始对种子进行重新提升改良的工作。
崩瓜种植技术含量极高,对授粉期和采摘成熟期的要求非常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三林镇计划在镇外设立农业基地,每年进行小批量生产,对种子进行提升培育。预计整个过程需要5至10年。
浦东新区还把张江红菱、一点红菱白、浦东三黄鸡等浦东传统产品,列入了该区发展优质农产品的战略。在“十一五”期间,浦东财政将投入2.5亿元,用于建立扶持基本农田区域发展的专项资金。
至2010年,浦东将形成科技领先、服务完善、产业集聚、生态优良、效益显著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然而,上海四大名瓜之一的崩瓜面临着生存的尴尬。浦东三林镇的承包户周跃民在接到上级通知后,面临了两难的选择。由于成本高、售价低的原因,红菱等市郊著名土特产已经逐一退出了历史舞台。崩瓜的生存与否,取决于承包户周跃民的一句话。
周跃民已经种植崩瓜10年,目前在浦东仅有他一人仍在坚持种植崩瓜。三林镇的政府对崩瓜种植一直给予默默支持,并每年给予崩瓜种植户5000元的补贴,以示扶持。但2007年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决定取消经济补贴,这一消息对崩瓜种植户而言如同当头一棒。
孙桥现代农业园区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三林的崩瓜、张江的红菱是特色土产品“老字号”,具有浓郁的本地特色。然而,在时代变迁中,它们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渐减弱,逐一退出市场。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给予一定扶持,甚至可以在现代农业区内试点种植少量品种,以保护“浦字号”本地产品。
面对崩瓜的生存困境,周跃民和其他种植户或许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以确保这一传统名瓜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