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表皮无法随身体一同增长。因此,当它们的身体变得过大,以至于表皮限制了生长时,就会进行蜕皮。蚕的发育起始于蚕卵,这些卵最初呈乳黄色,体积小于芝麻粒,随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颜色变为灰色,最终变为黑色,此时卵壳内的小蚕准备好破壳而出。春末夏初,蚕幼虫急于破壳而出,它们用小嘴咬破卵壳,像蚂蚁一样黑色的幼蚕便从中钻出。这些初生的幼虫非常小,被称为“蚁蚕”。
蚕具有昆虫的特征,全身覆盖着细微的绒毛,共有14只脚(六只位于头部,八只位于身体),这些多样的足部结构使它们能够牢固地附着在表面上,从而方便觅食。随着时间的推移,蚁蚕逐渐长大,但它们的皮肤就像我们小时候的衣服,不能随身体一起成长,因此,它们需要蜕皮来解决这个问题。蚕在一生中会蜕皮四次。大约两周后,它们开始第一次蜕皮,这是一个谨慎而技巧性的过程。蜕皮期间,蚕会停止进食,身体变得松弛并逐渐变瘦,外形宛如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蜕皮开始时,蚕从头顶部裂开一个口子,然后用尾部将外皮逐渐扯下。
在蜕皮两次后,蚕的身体颜色逐渐变白,体表绒毛退化,节律性体节开始显现。第三次蜕皮之后,蚕尾部会长出一个小刺,身体也变得更加透明,内部的丝腺开始可见。蚕以桑叶为食,这种选择似乎充满智慧,因为桑叶富含乳白色的汁液,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为蚕的生长和丝的生产提供了必要的营养。
两个月后,蚕的生命达到顶峰,它们将创造出一个奇迹:建造一座美丽的茧房。蚕拥有独特的建筑技巧,它们选择一个角落,然后用尾部的丝固定身体,吐出丝固定一端,再在原地扭动身体,将丝运送到另一端固定。这些丝一经吐出便具有粘性,能够牢牢粘附。通常,蚕会构建一个长方体的框架,然后不断补充丝线,数小时内,它们在框架上结成了椭圆形的茧。蚕在茧中从外向内吐丝,随着茧的加厚,视线被遮挡,但可以通过茧听到蚕吐丝的声音。蚕茧在一天之内就形成了,其椭圆形状的效率最高,因为相同体积下,圆形表面积最小。人们对蚕的智慧和勤劳感到惊奇,遗憾的是,茧的存在阻止了我们观察蚕如何变为蛹、最终成为蚕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