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帆是我班上的一个学生,他朗读课文时的投入与感情深深吸引着同学们。然而,他的作业书写总是草草了事,对此我虽多次叮嘱,却始终不见改善。他仿佛免疫于我的各种劝诱,坚持我行我素,仿佛在向我展示他的“韧性与坚持”。
记得那个周三的午自习,我正在批改作业,打开帆的作业本,发现他的字迹意外地工整。显然,这次他投入了心血。通常,我只会给其他人一个“优”,但对于帆,这份整洁的书写实属难得,于是我给了他“优”外加一颗星。当时,帆正在组长那里背诵古诗,我招手叫他过来,轻声提醒他午自习的安静,同时故意展开他已批改的作业本。他看了一眼,满脸的喜悦,兴高采烈地回到座位。
我很好奇,这颗裹着糖衣的“炮弹”会引发帆怎样的反应?我无法准确猜测他内心的感受,毕竟他从未获得过这样的表扬。
第二天,我充满期待地打开帆的回家作业本,惊喜地发现他的字迹更加整洁,间架结构紧凑,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恰到好处。我真心为他感到高兴,并给了他另一个“优”和一颗星。
在随后的课堂小练笔中,我要求学生写一篇以“我真-------”为半命题的作文。帆的作业中写道:“昨天午自习,我鼓起勇气去背诗,却被老师叫住,只好停下背诵。但我看到老师批改我的作文是‘优’+‘星’。”这次的练笔,帆不仅书写认真,文章的内容也深刻了许多,特别是对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而细腻,让我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他之手。要知道,以往他的书写和作文内容总是让我感到头疼。
那天,我决定在班上朗读帆的作文,不仅因为他的认真书写,更因为那真实的情感流露。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亮点,有时候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如果我们用心去观察学生,用放大镜去寻找和放大他们的闪光点,或许这些亮点就能逐渐放大,最终成为照亮他们心灵的太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