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婆娑世界,梵文名为Sahā-lokadhātu,意译为“堪忍”或“能忍”,指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此世界因众生安于十恶,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又称为“忍土”。在佛教中,娑婆世界的众生面临种种苦难,却往往难以摆脱,因此也常被称为“苦海”。
娑婆世界的名称源自于其居民的态度——能够忍受各种痛苦而不轻易放弃。此世界并非没有希望,而是需要众生通过修行来超越苦难,达到涅槃的境界。在这个世界中,释迦牟尼佛是教主,他教导众生如何面对并超越人生的苦难。
与娑婆世界相对的是极乐世界,即阿弥陀佛所教化的世界,那里没有苦难,充满了安宁与幸福。然而,极乐世界的安宁并非每个人都能轻易获得,许多人往往难以放下娑婆世界的执着,最终未能前往极乐世界。
三千大世界是指佛教中的宇宙观,每一小世界皆由须弥山、大海、地轮、金轮、水轮、风轮等构成。须弥山位于地轮之上,四周有七重金山和七重香水海环绕,再外有碱海和四大部洲。每个小世界由一须弥山、一天月、四大部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构成。
在佛教中,娑婆世界象征着现实世界的复杂与苦难,而三千大世界则展现了佛教对于宇宙结构的理解。通过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从而在修行中寻求解脱之道。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