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蝈蝈在初秋交配前会被捕捉,并放置在装有2英寸以上沙土的笼子内。交配后,母蝈蝈会在沙土中产卵。当温度适宜时,卵即可孵化。孵化后,应及时喂养蝈蝈。
1. 蝈蝈的采食习性
在大自然中,蝈蝈主要以捕食小昆虫为食,偶尔也会吃一些花草的嫩叶。尽管有人认为它是吃草叶的昆虫,但实际上它并不吃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蝈蝈会吃给它们提供的食物,最爱吃的是鲜活的昆虫,同类之间也会相互残杀。此外,蝈蝈还喜欢吃新鲜的红枣、红薯、胡萝卜等,食物必须保持新鲜。蝈蝈有采食多样化的习性,吃饱后会尝试新食物,而且不会因食物变化而撑死。此外,蝈蝈不需要饮水,食物中的水分可以满足其需求。
2. 蝈蝈的生长繁育
在大自然中,蝈蝈的生长发育较为困难。雌性蝈蝈每次可产下200至300粒小米粒大小的卵,产卵后,卵会在土层下3至4厘米处自然孵化,需要一年的时间。人工孵化时,湿度应控制在70%,温度保持在28℃,约需三个月孵化期。孵化过程中,若温湿度不适宜,孵化时间会更长。蝈蝈的成活率大约为60%。从卵孵化后,蝈蝈每七天脱一次皮,自己会吃掉脱下的皮。共需脱皮七次,第七次脱皮后3至5天开始发出叫声,一个月左右达到叫声高峰。蝈蝈喜欢新鲜空气,叫声越欢的蝈蝈,空气流通情况越好。
蝈蝈的生长发育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孵化期(三个月)、生长期(50多天)、叫欢期(三个月)和衰老期(两个月)。从卵孵化至死亡,蝈蝈大约有200天的生命周期,一般的生命周期在100至150天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