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混凝土强度是判断其合格与否的关键指标之一。检验时,应按不同强度等级分别进行,并宜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方法。
2.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和留置应遵循严格规定,确保试件具有代表性。若试件强度不符合要求,可采用回弹-取芯法进行复核。
3. 回弹-取芯法通过检测混凝土的回弹值和芯样抗压强度,综合评定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判定标准为:三个芯样的抗压强度算术平均值不小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88%,且三个芯样抗压强度的最小值不小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80%。
4. 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判断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检验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每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需进行多点测量取平均值。
5.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达到规定要求时,可判定为合格。这一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6. 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的检验同样重要。对梁、柱、墙、板等构件的位置和尺寸进行精确测量,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
7. 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判定标准需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
综上所述,混凝土合格的判断需综合考虑其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等三大指标。只有在这些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判定混凝土质量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