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我国,个人税后年收入达到7.2万元及以上,可被定义为高收入者。
2. 针对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个人税后年收入达到12万元及以上,则被视为高收入。
3. 让我们探究这一标准是如何确定的。依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发布的数据,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布如下:低收入群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0,354元,折合月收入862元;高收入群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51,456元,月收入约4,288元。
4. 至2015年,按照年均增长率9%计算,低收入群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3,408元(月均1,117元),高收入群体则增至66,635元(月均5,552元)。此处“全国城镇居民”包括一线城市及二三线城市居民,共计7.7亿城镇常住人口和6亿农村常住人口。
5. 显然,一线城市的收入水平高于其他城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72元,而上海和北京分别为14,153元和13,503元。
6. 以上海和北京的平均倍数1.613为基准,推断出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居民收入的五个等级:
- 北上广深高收入组: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约8,956元;
- 北上广深中等偏上收入组: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约5,189元;
- 北上广深中等收入组: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902元;
- 北上广深中等偏下收入组: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917元;
- 北上广深低收入组: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802元。
7. 这些数据基于2015年的推算值,如果继续按9%的年均增长率计算,现在的全国高收入组约为税后年入7.2万元,而北上广深的高收入组则约为税后年入12万元。
8. 网络上关于收入水平的讨论可能存在夸大现象。例如,虽然知乎上有用户声称年收入达百万,但比例不超过1%。实际上,很多人的月可支配收入在1,802元至8,956元之间。
9. 年收入达百万或千万的人会吸引更多关注,而对于年收入在5万至6万的大多数人,他们的讨论价值可能并不高。
10. 注:以上信息源自网络转载,数据和情况可能有所变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