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球层:我们看到的太阳圆面,即太阳光球,其半径指的是光球的半径。光球表面为气态,平均密度极低,仅为水的亿分之一左右,但由于其厚度达到500千米,因此是不透明的。光球层的大气中存在激烈的活动,可以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像米粒一样的斑点状结构,这些被称为米粒组织。它们非常不稳定,通常仅持续5至10分钟,且温度比光球平均温度高出300至400℃。这些米粒组织被认为是光球下方气体剧烈对流的结果。
太阳黑子:光球表面的另一种显著现象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巨大的气流旋涡,通常呈椭圆形,在光球背景的对比下显得较暗,但实际上它们的温度高达约4000℃,如果将黑子单独取出,一个大黑子的亮度可与满月相当。太阳黑子的出现和变化反映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其变化具有复杂的周期性,平均活动周期约为11.2年。
太阳的大气层: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其实只是太阳大气层的一部分。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光球:我们看到的明亮发光、呈圆盘状的太阳表面称为“光球”。这是一层非常薄的太阳外部大气,厚度大约500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光基本上都来自这一层。
色球:光球外层是一层呈玫瑰色的太阳大气,称为色球层。色球层的厚度达几千千米,气体稀薄,所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因此只有在日全食时或使用特殊望远镜才能看到。
日冕:色球层外还包围着一层极为稀薄、完全电离的气体层,称为日冕。日冕从色球层边缘向外延伸至几个太阳半径之处,甚至更远。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也只有在日全食时或使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观察到。因此,平时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