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虫病在奶山羊中呈现的症状包括持续发烧、体重减轻和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单独出现,或者同时伴随体弱、发烧、喘息和食欲减退等多种症状。治疗血虫病的方法包括使用长效土霉素进行驱虫、双黄连进行降温、注射生血素。如果出现下巴水肿,则还需加用氯氰碘柳胺治疗肝片吸虫,并注射呋塞米。
通常情况下,羊感染血虫病后呈现慢性症状,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突然感染大量尾蚴,也可能导致急性发病。急性病羊会出现体温升高、类似流感症状、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浆液性鼻涕、腹泻、消瘦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大量死亡。少数病羊在急性期后转为慢性状态。
慢性病例的典型症状包括黏膜苍白、下颌及腹下水肿、腹部膨胀、消化不良、软便或腹泻。幼羊可能会因为生长发育受阻而死亡,母羊可能出现不发情、不孕或流产的现象。在剖检时,可以观察到病羊明显消瘦、贫血,腹腔内有大量腹水。严重感染的病例中,肠系膜和大网膜会出现明显的胶样浸润,严重时可能累及胃肠壁浆膜层。
在肝脏方面,早期可能出现肿大,后期可能出现萎缩,被膜增厚,呈现灰白色。由于血虫产卵较少,轻症感染在粪便中难以发现虫卵。通常需要通过尸体解剖,根据寄生虫数量及病理变化来确诊。在粪便检测中,可以使用粪便沉淀孵化法,根据孵化出的毛蚴进行生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