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进行体检时,听到医生报告有肺结节,很多人会立即联想到癌症,感到紧张和困惑,甚至害怕。然而,事实是,肺结节在人群中很常见,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令人担忧。据统计,大约95%的人在首次CT扫描中发现的肺结节并非癌症。尽管如此,一旦发现肺结节,我们也不应忽视,而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随访检查。那么,肺结节增大到一定程度是否会变得危险呢?这可能是每个有肺结节的人都想知道的问题。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些关于肺结节的知识。
首先,什么是肺结节?它们有哪些类型?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影像上呈现为直径小于3厘米、位于肺部不透明且密度增高的区域。由于结节体积小,通常不会引起呼吸问题或其他症状。实际上,很多人是在体检中意外发现肺结节的。如果出现症状,可能会表现为咳嗽、咯血、喘息或呼吸急促,但这些症状在初期往往不明显,通常在活动时出现。
根据大小,肺结节可以分为几种类型。直径小于1厘米的称为小结节,小于0.5厘米的则称为微结节。在影像学上,肺结节主要分为实质性病灶和非实质性结节两大类。实质性结节是最常见的类型,在CT图像上显示为均匀的组织块。非实质性结节则可分为部分实性和毛玻璃样结节。毛玻璃结节在CT上呈现不均匀的雾状或磨玻璃样外观;部分实性结节则兼具实质性及毛玻璃样特征。
通常情况下,实质性结节比玻璃结节或部分实性结节更容易癌变。较大的结节比小的结节更有可能发生癌变。同样,稳定且无增长趋势的结节不太可能是癌症。因此,发现肺结节并不总是意味着癌症,而且大约60%的肺结节是良性的,未来转变为恶性的机会也不高,通常不需要立即手术切除。然而,个人因肺结节癌变的实际风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年龄、吸烟史、职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