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金刚菩提子和小金刚菩提子的主要区别在于植物树种的不同,而不仅仅是尺寸大小。虽然尺寸是判断它们的重要标准之一,但它们属于不同的植物种类。根据生物学家的分类,大金刚和小金刚虽然同属一宗,但不同种。可以理解为尼泊尔大金刚种子类似于猩猩,而印尼种子则类似于猴子,虽然同属一宗,但本质上不同种。从外形上看,尼泊尔种子通常较大,而印尼种子通常较小,因此在收藏界通常用大小金刚来区分这两个种类。实际上,在国外的收藏界,通常用产地来标识种子的身份,如尼泊尔籽、印尼籽等,而不是用中国广义的“大金刚”或“小金刚”。
关于金刚菩提子的“正统”与“旁支”问题,19世纪已有生物学家研究这一科目,并有所发现。金刚菩提子树有360多种,但被宗教或收藏家认可的只有约6种,主要分布在尼泊尔、印度尼西亚、日本、印度、泰国、新西兰、北澳大利亚、斯里兰卡、菲律宾、斐济以及中国的南部和西南部。从大类来看,有海洋系和山地系两种谱系,尼泊尔和印尼的种子是最典型的代表。尼泊尔、印尼的种子在历史长河中,通过印度教文化和现代商业文化的融合发展,逐步被赋予了最“正统”的地位,但这种“正统”是否合理,值得商榷。除了被认可的6类树种外,其他的300多种类似树种都被视为“旁支”,外形和特性与金刚菩提子有明显差异。
关于“正统籽”的其他产地,如日本、印度、泰国、新西兰、北澳大利亚、斯里兰卡、菲律宾、斐济以及中国的南部和西南部,都存在金刚菩提子,但外形和品相会有所差异。目前最常见的是印度籽和中国籽。印度籽因其地理位置优越,山地和海洋的金刚都有,外形介于印尼和尼泊尔籽之间,种类丰富,但也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籽不被认可。中国籽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广东、广西,已有网友贴出相关资料。
关于尼泊尔是否有小金刚的问题,首先,小金刚的原产地并不在尼泊尔。尼泊尔出售的小金刚一个重要的来源是印度和印尼,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且这种金刚产业已经存在了几十年。所以在尼泊尔本地见到所谓“尼泊尔”小金刚时,要谨慎,很可能是印度或印尼的货物。据说也有尼泊尔本地产的小金刚,但质量参差不齐。
最后,尼泊尔人自居为金刚和刀的原产地,对其他地区的金刚持贬低态度,认为他们的把玩方式是正宗的,而轻视国人的文玩方式。然而,尼泊尔人可能不知道,在尼泊尔的《湿婆资料》中,湿婆神亲口提到的金刚菩提子的17个产地中,并不包括尼泊尔。这是对尼泊尔人金刚崇拜的一个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