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时刻保守的三个秘密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25 06:42:13
文档

时刻保守的三个秘密

每个人应时时刻刻保守三种秘密:隐秘自己之功德,隐秘他人之过失,隐秘未来之计划。有一种修养叫“不说”,有一种感动叫“守口如瓶”。无论何时,保守秘密的人都能受到重用,也能赢得他人的信任。2.隐秘自己的功德;就算自己做了许多好事,也不能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炫耀自己如何了不起。倘若自己宣说自己的功德,这多半是傲慢的一种表现,别人听了不一定认为你好,反而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关于这一点,孟之反的做法就非常有智慧,值得我们随学。《论语》雍也篇中,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孟之反是鲁国的大夫,“伐”是夸耀的意思。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接着讲了一个故事。话说鲁国和齐国打仗,鲁国败了,他们的军队撤退时,孟之反垫后以掩护全军。
推荐度:
导读每个人应时时刻刻保守三种秘密:隐秘自己之功德,隐秘他人之过失,隐秘未来之计划。有一种修养叫“不说”,有一种感动叫“守口如瓶”。无论何时,保守秘密的人都能受到重用,也能赢得他人的信任。2.隐秘自己的功德;就算自己做了许多好事,也不能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炫耀自己如何了不起。倘若自己宣说自己的功德,这多半是傲慢的一种表现,别人听了不一定认为你好,反而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关于这一点,孟之反的做法就非常有智慧,值得我们随学。《论语》雍也篇中,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孟之反是鲁国的大夫,“伐”是夸耀的意思。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接着讲了一个故事。话说鲁国和齐国打仗,鲁国败了,他们的军队撤退时,孟之反垫后以掩护全军。

1. 时刻保守的三种秘密
每个人应时时刻刻保守三种秘密:隐秘自己之功德,隐秘他人之过失,隐秘未来之计划。
有一种修养叫“不说”,有一种感动叫“守口如瓶”。无论何时,保守秘密的人都能受到重用,也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2. 隐秘自己的功德
就算自己做了许多好事,也不能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炫耀自己如何了不起。倘若自己宣说自己的功德,这多半是傲慢的一种表现,别人听了不一定认为你好,反而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关于这一点,孟之反的做法就非常有智慧,值得我们随学。
《论语》雍也篇中,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孟之反是鲁国的大夫,“伐”是夸耀的意思。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接着讲了一个故事:
话说鲁国和齐国打仗,鲁国败了,他们的军队撤退时,孟之反垫后以掩护全军。
快进城门时,他一边鞭打自己的马,一边说:“不是我敢于垫后,而是马跑得不快。”
孟之反掩护军队有功,但他不自夸;不仅不自夸,甚至加以掩饰。
这体现了孟之反做人境界之高,恰似颜渊说的志向:“无伐善,无施劳。”自己有优点和长处,但不自夸、不炫耀;自己有功劳,不邀功、不表白。其实,这不仅是一种可贵的气度和胸襟,还是一种智慧。因为这么做能保护自己,免招小人的嫉妒和记恨,值得我们好好体会。有些人喜欢炫耀、张扬,有一点能力与学识,便急于表现出来,希望得到众人的赏识。像这样的人,其实干不了什么大事。如果遇上嫉妒心强的人,对他心怀不满,还有可能埋下祸根。有些人做事常会遇到违缘,非但事情不能成功,反而会被别人陷害和利用。在众人眼中,他如一张白纸可任意涂抹,需要时提起,不用时抛弃,却从来不敢委以重任。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宣说自己的功德。
3. 隐秘他人的过失
我们有时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身德行不够。其实,别人说我们的过失,我们很可能闷闷不乐,好几天都不开心,那么推己及人,自己又为何爱说别人的过失呢?
有些人总喜欢抓住别人的错误不放,即使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他还是到处说,弄得人尽皆知。
《论语》八佾篇中,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说:已经完成的事情,就不要去批评他了;事情已经做了,就不要再提意见了;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追究了。这三句话本质上是一个意思。对已经过去的事情,我们不要抓着不放,去评论、批评和追究。在为人处世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既往不咎”是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礼节。
《弟子规》中也说:“人有短,切莫揭”,发现别人的短处,不要轻易地揭露。
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点过失都没有的人,世间上是找不到的。即便是一些功德显赫者,背后也隐藏着或多或少的过失。因此,对于别人的缺点,最好是能观清净心,就算有些地方看不惯,也应该当作一种误会,不要随便说出去。
《太上感应篇》说:“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不揭露他人的短处,不炫耀自己的长处;遏制恶、宣扬善,给予多、索取少。这是古人的行事原则。
《菜根谭》还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这是古人所讲的甚深哲理,我们也当引以为鉴。
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曾言:“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我们应多宣扬崇高的精神,而不是宣扬他人的过失。
一个人如果德行好,听到是非会闭口不言,不参与那些,更不会到处传播,这样的人也值得信赖。
有句俗语说:“经常看到别人脸上的虱子,而看不到自己脸上的牦牛”。意思是别人身上的一点点错误,我们很容易发现,而自己身上有很大的过失却视而不见,这只能说明自己修行不好。
世间有一句名言:说别人的过失,本身就是一种过失。所以,无论是从自身出发、还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说,隐秘别人的过失都是很有必要的。
4. 隐秘未来的计划
有些人每做一件事,总喜欢将自己的计划和方法,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以显示自己能力卓越。
其实,计划还没有实现之前,就四处宣扬的话,很容易遇到违缘,半途夭折。世间一切本是无常,所以,做事若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最好先不要到处说。
《论语》为政篇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贡问孔子,怎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孔子说:做在前,说在后,这样就能成为一个君子。这是孔子告诫子贡的话,要先做后说,不要先说后做。所以,真正的君子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的人。
《论语》里仁篇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说,君子在语言上要谨慎迟缓,在行动上要敏捷勤奋。说话别着急,慢慢说,要经过思考,谨慎地说,而行动可以敏捷地做,不要犹豫。孔子建议我们少说多做,为什么?其深意在于说话容易、行动很难。说话容易脱口而出,但做一件事情并要把它做成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说话要谨慎,要慢慢地说,做事要勇于行动。真正的君子都是不说话或者少说话,悄悄地把事情给做了。
有些人先说漂亮话,然后才办事,而有些人什么都不说却在干实事。愚笨的人总爱夸夸其谈,无论办什么事之前先自吹自擂一番,等舆论兴起,具体操办之时,他却悄无声息,什么事也不干。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从不自我宣扬,事情筹备到具体实施乃至最后成功,他都是默默地去做。
其实,许多事情都需要保密,一旦泄露出去,就容易出现违缘和困难,影响事情的成功。所以大智者子思说:“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因此,说空话不如干实事,这个道理非常深刻。
口是人心的大门,意志是人心的腿脚。《菜根谭》中说:“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为了自己和他人,有些事情应当尽量保密。保持适时的沉默,懂得守口如瓶,这是一种修养,也是毕生修行的功课。

文档

时刻保守的三个秘密

每个人应时时刻刻保守三种秘密:隐秘自己之功德,隐秘他人之过失,隐秘未来之计划。有一种修养叫“不说”,有一种感动叫“守口如瓶”。无论何时,保守秘密的人都能受到重用,也能赢得他人的信任。2.隐秘自己的功德;就算自己做了许多好事,也不能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炫耀自己如何了不起。倘若自己宣说自己的功德,这多半是傲慢的一种表现,别人听了不一定认为你好,反而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关于这一点,孟之反的做法就非常有智慧,值得我们随学。《论语》雍也篇中,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孟之反是鲁国的大夫,“伐”是夸耀的意思。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接着讲了一个故事。话说鲁国和齐国打仗,鲁国败了,他们的军队撤退时,孟之反垫后以掩护全军。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