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施肥差异
在大棚内种植西瓜通常密度较大,因此需要精细整地。如果是在冬季空闲的大棚内种植,应在冬季前深耕25厘米,进行冻垡,以使土壤变得疏松。将一半的底肥全面撒施后翻入土中,整平后开沟集中施肥和作畦。在整地时,应将前茬作物的根系清理出棚外。
露地种植的西瓜在开花座果前需要多施肥水,以促进营养生长。施肥时应谨慎施用提苗肥,巧妙施用伸蔓肥,以及重视施用膨瓜肥。提苗肥在定植后的5至7天缓苗后进行,通常使用尿素和复合肥按1:2的比例配制成0.3%的溶液施用一次;伸蔓肥一般在提苗后的20天左右,每株使用尿素10至15克和钾肥15克,在定植点外35厘米处两侧开深25厘米的条沟,将肥料施于沟中并盖土;膨瓜肥在幼果鸡蛋大小时进行,每株使用尿素30至40克、过磷酸钙15克和钾肥30至40克,在定植点外50厘米处施肥,方法和伸蔓肥相同,但沟的位置应垂直于伸蔓肥的沟。
2. 温度和湿度管理差异
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较高,尤其是在采用地膜覆盖的条件下,可以明显降低空气湿度。一般在西瓜生长的前期,棚内空气湿度较低,但随着植株蔓叶满架(支架栽培)或封行(地爬栽培)后,由于蒸腾量增加和灌水量增多,棚内空气湿度会上升。白天相对湿度通常在60%至70%之间,夜间可达到80%至90%。为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并减少病害,可以采取晴朗白天稍晚关闭棚门、增加空气流通以及在行间铺设草垫等措施来降低土面蒸发。生长中后期,应保持相对湿度在60%-70%。
露地种植的西瓜耐热力极强。种子发芽的适温为26-30℃,15℃开始发芽,低于15℃无法发芽,高于35℃发芽会受到影响并可能导致裂壳;生长发育的适温为白天25-31℃,营养生长的温度要低一些,10℃时生长缓慢,低于5℃会受到冻害,高于35℃则会生长受阻,但在坐果和果实成长时需要的温度要高一些,最低为15℃。在较低温度下,果实发育缓慢,果皮厚,易空心和变形,含糖量下降,品质较差。
3. 土壤和水分管理差异
西瓜是短日照作物,光饱和点为8X10lux,光补偿点为4X10lux。西瓜苗期日照在8小时以内,第一雌花节位低;若日照超过16小时,则抑制雌花的形成。西瓜为深根系作物,其根系深入土中且广布,吸收能力强,培养时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西瓜对土壤pH值的要求不严格,在pH值为5-8的范围内都可以生长。西瓜营养生长期需要较多的氮、钾肥,果实膨大期特别需要钾肥。西瓜耐旱而不耐涝,要求空气干燥,相对湿度为50%-60%。西瓜一生需水较多,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不同,种子发芽时需要足量的水分,使种子迅速发芽;苗期以65%为宜,抽蔓期、开花结果期以70%-75%较为适合。需要注意的是,西瓜怕水淹,水淹超过12小时即可导致死亡。因此,种植时应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