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瓮中捉鳖,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捕捉对象已在掌控之中的情景,常用来形容事情容易做到,有十足的把握。关于瓮中捉鳖的典故,你也许会感兴趣。
**典故起源**
瓮中捉鳖的典故最早出自元代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剧中人物说道:“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叫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这里的“瓮中捉鳖”意指将王八放在大坛子里捉拿,比喻容易得手的目标。
**正确解释**
“瓮中捉鳖”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做事轻松,有十足把握。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计划周密,或敌人已经被围困,无法逃脱。
**注意事项**
在使用“瓮中捉鳖”这个成语时,应注意“捉”字的读音是“zhuō”,而非“zuō”;“中”字的读音是“zhōng”,而非“zhòng”。
**用法示例**
1. 面对已经被我们策略性地困住的敌人,这次的战斗可谓是瓮中捉鳖,胜利指日可待。
2. 在警察的严密包围下,犯罪分子已经无路可逃,等待他们的将是瓮中捉鳖的局面。
**近反义词**
**近义词**:关门打狗、十拿九稳、左券在握、胜券在握、易如反掌、瓮中之鳖、稳操胜券、探囊取物、轻而易举、稳操胜算、稳操左券。
**反义词**:海底捞月、掘地寻天、缘木求鱼、海底捞针、水中摸月、大海捞针、金蝉脱壳。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并运用“瓮中捉鳖”这个成语,同时对其来源和用法有了更深的认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