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将一些高墙石蜂的触角彻底剪除,并将它们带到远离巢穴的地方释放,结果它们仍然能够像其他石蜂一样轻松地返回巢穴。对于我们地区体型最大的节腹泥蜂——栎棘节腹泥蜂,我也进行了相同的实验,这些捕食象虫的高手同样成功地回到了它们的巢穴。由此,我们排除了触角具有定位功能的假设,得出了一个结论:触角并非定位器官。那么,是哪个器官拥有这种能力呢?我尚不得而知。
我了解到的是:如果石蜂的触角被剪除,它们回到巢穴后便不再参与工作。起初,它们会在未完成的巢穴前飞翔,时而停留在石头上休息,时而在巢穴的边缘徘徊,长时间地凝视着那个永远无法完成的建筑;它们离开,又回来,驱逐所有靠近的生物,但不再运送花蜜和泥土。第二天,它们便彻底消失了。没有了工具,工人们自然也就失去了工作的兴趣。在建造巢穴时,石蜂的触角不断触碰、探索和调查,似乎在负责将工作做到完美。触角就像是石蜂的精密仪器,是它们的圆规、直角尺、水平仪和测绳。
至于我的实验对象都是雌蜂,因为她们对巢穴的忠诚度更高。但是,如果被带到陌生地方的 是雄蜂,它们会怎样呢?对于这些“情郎”,我并不太有信心,它们可以在蜂巢前熙熙攘攘地聚集几天,等待雌蜂的出现,为了争夺配偶而不断地争吵,而在巢穴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它们却悄然离去。我想,对于它们来说,返回故居有什么重要性?只要有地方可以倾诉热烈的爱情,无论身在何方又有什么关系!然而,我错了,雄蜂们同样返回了!确实,由于它们相对较弱,我没有将它们带得太远,只是一公里左右。但这对它们来说,已经是一次远征,一个陌生的国度了,因为我实在无法想象它们能有远行的能力。白天,它们最多只能在蜂巢前或花园里赏花;夜晚,它们便躲藏在荒石园的旧洞或石缝中。由于三叉壁蜂和拉特雷依壁蜂常光顾石蜂的巢穴,它们在石蜂废弃的巢穴中建造自己的家园。特别是三叉壁蜂,这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让我能够亲自了解方向感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膜翅目昆虫。我充分利用了这个机会。结果表明,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壁蜂,都回到了巢穴。尽管我的实验速度快、次数少、距离短,但与其他实验结果的吻合度如此之高,使我不得不完全信服。总之,包括之前的实验,我发现有四种昆虫能够返回巢穴:棚檐石蜂、高墙石蜂、三叉壁蜂和节腹泥蜂。但我是否会因此毫无顾忌地推广这个结论,认为所有膜翅目昆虫都具备这种能力,我对此非常谨慎,因为我所知的一个明显的反例就在眼前。在三年级的语文书中,有一个人在自家的花园里捕捉了二十只蜜蜂,并在它们身上做上记号,用纸袋装着带到两里多地远的地方释放。结合当时的天气和蜜蜂返回的情况,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蜜蜂依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