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类型的划分主要依据楼层高度,具体如下:1至3层为低层,4至7层为多层,8至12层为小高层,12层以上则为高层。此外,总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被定义为超高层。值得注意的是,7层以上的建筑必须配备电梯。
低层房屋通常指的是1至3层的建筑,如平房和别墅。这类房屋的建筑结构相对简单,建设周期短,成本较低,居住其中能给人带来亲近自然、安宁舒适的感觉,因此在舒适度和空间尺度上优于高层住宅,受到许多人的青睐。然而,低层房屋占地面积较大,土地利用率低,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中并不常见。
多层房屋指的是高度在10米至24米之间的建筑,一般为4至7层。这类房屋通常采用砖混结构,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层房屋的房型整齐,通风和采光良好,空间紧凑而不显得闭塞。与高层相比,多层房屋的公摊面积较少,得房率更高,这是许多人偏爱多层房屋的原因。
高层房屋是指高度超过24米的建筑,包括8至12层的小高层、12至24层的高层以及24层以上的超高层。小高层住宅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配备电梯。它们结合了多层房屋的优点,如亲切安宁、房型佳、得房率高,以及高层结构的优点,如耐用年限长、景观系数高和污染程度低,因此受到购房者的欢迎。同时,小高层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土地成本,受到开发商的青睐。
近年来,中心城区的小高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受到青睐。而高层住宅(指12层以上、24层以下的建筑)在房型设计上存在难度,要实现每套住宅室内全明、采光通风良好具有一定挑战。在城市中心区,高层住宅的优势在于视野开阔、景观系数高、尘土和噪音污染较少,建筑结构强度高,整体性好。然而,高层住宅也存在缺点,如结构工艺复杂、材料性能要求高、自重较大、对基础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建筑成本高、公用部位面积大、得房率低等问题。若电梯质量不佳或物业管理不善,更会引发居民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