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据说仓颉有四只眼睛,他观察到地上动物的蹄印和鸟爪的痕迹,灵感迸发,创造了文字。
2. “仓颉造字说”并非空穴来风。在秦朝之前,文字发生并演变,不同国家和世系有各自的字体。尽管官方文字保持一致,但民间文字极为繁杂。随着战国末期政治和学术的统一需求增强,人们开始提倡文字的统一,这种需求也逐渐被大众所意识到。
3. 在古代,竹木简是最常用的书写材料,直到战国时期才有帛的使用;而纸是在汉代才出现的。商代已有笔的出现,但仅用竹木削制。竹木简、帛、纸都容易损坏,因此汉以前的文献已经不存在了。
4. 八卦被认为是具有神秘力量的圣物,可以用来避邪。它的更大作用在于预知未来,揭示吉凶。算命师、相士、卜卦者等都依赖八卦。
5. 八卦据说是伏羲氏所画。另一种传说则认为,伏羲并非独自创造八卦。当时有一匹龙马从黄河中出现,背负着一张图,上面正是八卦,伏羲只是按照那张图描绘下来。因为伏羲是圣人,那个时代被认为是圣世,所以龙马被赋予了这件圣物,所谓的“河图”就是指这个。
6. 古人们看到数目整齐且变化多端,便认为这是神秘的事物。连续、循环以及奇偶的数目都引起了人们的惊奇。那时人们相信数目具有魔力,因此在巫术中使用数目。我们现代人仍然厌恶奇数,喜欢偶数,这可能是巫术遗留下来的习俗。
7. 古时候,人们还相信数目是有道理的,所以哲学中也使用数目。我们现在还说“凡事都有定数”,这表达的是一种宿命论;这是非常古老的信仰。人们认为人生和世界都遵循一定的数目,就像是预先计算好的账目。数目也是宇宙的架构,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表达的是从一到二,再到四的过程。筮法可以说是一种巫术,通过数目来预测吉凶。
8. 当人们高兴或悲伤时,他们常愿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与他人或自己分享。日常语言不足以表达情感时,他们便唱歌;歌唱有着韵律和节奏,能够触动他人的情感。如果歌唱还不足以表达情感,人们便会开始舞蹈,总之要将情感完全释放。在节日庆典时,人们会聚在一起庆祝,唱歌的机会更多。有时是一起合唱,有时是互相竞赛。
9. 有了现成的歌曲,人们就可以借助他人的酒杯,来倾倒自己的忧愁;随时挑选一首合适的歌曲来唱,也足以排忧解闷。如果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以删减或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常常有不同的词句并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有时候,歌谣也会经过众人的修改,形成定本的版本。歌谣真可说是“一个人的机智,多人的智慧”的结晶。
10. 歌谣的节奏主要依靠重复或称为复沓;歌谣主要是为了表达情感,只要能够反复表达情感就足够了,不需要多余的言语。重复可以说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字数的均等和韵脚的协调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复在诗歌中才失去了主要地位。
11. 在外交宴会中,各国使节常常点一首或几首诗让乐工演唱。这类似于现在的点戏。不同的是,所点的诗句必须带有政治意义。这可以表示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或个人之间的愿望、感谢、指责等,都从诗篇中选取一句或两句来表达。断章取义是指不顾上下文的意义,只选取一段中的一两句,根据当前的情境作出政治暗示。
12. 音乐教人平心静气,彼此和爱,教人团结一致,形成一个整体。如果人人能够平心静气,彼此和爱,自然不会有贪婪、捣乱、欺诈等行为,天下就会治理好。
13. 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亲指的是祖先,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师是政教的本源。
14. 描述战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能够头头是道地叙述已经不易,更难的是叙述得有声有色。这几乎完全依赖于在忙碌中保持悠闲,才能做到优游不迫地叙述。这正是《左传》作者所擅长的。
15. 在小学里,教授清扫、进退的规矩以及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在大学里,教授深奥的道理、修养心性、修正自己、治理他人的学问。所教授的都贴近民生日用,都是实用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