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超额准备金定义
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2. 超额准备金的作用
这些机构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会考虑资产流动性、风险性等因素,因此持有的实际准备金通常会与法定准备金存在差额,从而产生超额准备金。当实际准备金大于法定准备金时,超额准备金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负数的超额准备金通常需要在下一计算期内补足。
3. 中央银行与超额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需将其存款的一定百分比缴存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基础货币,进而调控货币供应量。
4. 备付金与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又称备付金。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取消了对商业银行备付金比率的要求,将原来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备付金率合二为一。目前,备付金是指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超过存款准备金率的那部分存款,一般称为超额准备金。
5. 超额准备金的组成
超额准备金一般包括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借入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由于准备金不足向拥有超额准备金的银行借入的货币资金。超额准备金中扣除借入准备金,即为非借入准备金,又称自有准备金。
6. 超额准备金的意义
超额准备金增加通常意味着银行潜在的放款能力增强。然而,如果这部分货币资金不予运用,就意味着利息的损失。同时,银行为了预防意外的大额提现等现象发生,又不能使超额准备金为零,这成为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一道难题,也是一门艺术。
7. 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保留的现金,构成了存款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两部分。各国一般都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留最低数额的准备金,存放于中央银行,即法定准备金。在我国,法定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率与商业银行存款总额之乘积。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部分,便是超额准备金。
8. 准备金的计算公式
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某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该商业银行存款总额
准备金是银行以手中现款的形式,或以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形式,还可能以有价证券的形式持有的款项或资产。详情